近兩年來,銀海鋁的安全生產管理形勢較為嚴峻,公司及所屬企業對此高度重視,出臺了一系列專項整治措施,加大了安全生產管控力度。去年公司機構改革后,我的工作崗位發生變動,所涉及的工作既有安全生產也有技改管理,就此談談個人的體會和想法。
技改項目立項的安全風險,是一個比較容易忽視的問題。比如:某企業為了增加起吊高度,自行加高了天車大車行走系統的支撐臂;某企業將熔煉爐的爐眼改成澆注料現場制作的形式;某企業為了減少清理鑄造井的工作量,在鑄造平臺下加裝接鋁渣箱,等等。
這樣問題就來了。加高天車,穩定性肯定變差,方案是否合理?是否經過嚴密的計算校核?另外,就算改造后能正常使用符合預期,但天車屬于特種設備,企業沒有相應的資質,自行改造本來就屬于違反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的行為,嚴格來說是違反安全生產法的。
對熔煉爐的改造也類似,爐眼是涉及安全生產的非常重要部件,現場倒模澆注的爐眼強度很可能不如專業廠家高溫燒結制作的爐眼磚,不能隨意改造,而且也存在資質的問題。國家安全監管總局2007年關于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8.19”鋁液外溢爆炸重大事故的通報,直接原因是爐眼磚損壞導致鋁液失控,間接原因之一是工程由無設計資質的山東魏橋鋁電有限公司進行設計。
至于上面提到的在鑄造平臺下加裝接鋁渣箱,后果是在某次鋁棒鑄造生產中結晶器漏鋁,鋁液泄入渣箱中形成“鋁包水”的狀態而爆炸,造成二人嚴重受傷及設備損壞。通常情況下,鋁液直接漏入鑄造井中,只要量不是很大,是不會爆炸的,該企業管理人員顯然缺乏相關的安全知識。
由此可見,如果在實施技改時忽視安全,很可能會好心辦壞事,帶來更大的風險。安全生產法規定,對于礦山、金屬冶煉等建設項目,開工前要進行安全評價,相比之下,技改項目通常比較小,要求沒那么嚴格,但是管理邏輯和思路是共通的。技改項目是否安全可行,由于個人知識經驗的局限性,單靠少數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進行判斷是不夠的。從最近技改后評估的情況看,部分企業存在對技改安全不夠重視,未制定技改安全防護措施等問題,因此從流程管理上,必須要讓安全管理人員也參與進來。
具體來說,在車間內進行方案討論時,車間安全員要參與其中,而在企業層級的可研報告或者項目建議書評審中,安全環保部一定要參與評審并留痕,著重從安全環保和職業健康的角度對項目方案進行評估和把關,判斷技改是否符合安全環保的要求,按照“三同時”的原則,對包括從設計方案、施工過程到投入使用的安全保障措施,提出安全生產的專業意見。安全管理人員的職業敏感性更高,能夠彌補一般管理人員的意識盲區和短板,必要時,可以聘請外部專家和第三方機構協助進行安全評價,多一個專業人員把關就少一分風險。
另外,實施技改對原有設備和工藝流程會有不同程度的改變,企業應在一年內評估技改完成的效果,及時修訂相應的設備操作規程、作業指導書以及應急預案等技術文件,并經過審批流程印發實施,這個過程也需要專職安全管理人員的參與協助。
(文/鄧方興)
下一篇 員工素質就是企業活品牌